找到相关内容74篇,用时3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辨法法性论讲记(8)

    给无上安乐”是;“令远离烦恼,无所知二障”是离系果;“其后所得智,而能正悟入,一切所知相”是等流;“严净诸佛土,成熟诸...:如同依眼根能发起眼识,依靠无分别智能获得究竟恒时的安乐,故“给无上安乐”是无分别智的。   离系果:系是系缚,以烦恼障和所知障能缚有情,而由无分别智能直接断除二障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

    辨法法性论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2/13044532436.html
  • 王恩洋:佛学通释(3)

    ,或势不并生而前后迭起者焉,或缘不现前而暂时隐伏待缘始生者焉,或被极违损而永不生起者焉,要之皆多业多缘相互乘除而果始决也。又果有多种:有异熟果,有等流,有士用果,有离系果,有。由善恶业招五趣报,名异熟果。善等诸法自类引生,名等流。士夫作者假诸作具作诸事业,名士用果。自他互与势力令成就,名。圣道断障解脱烦恼,名离系果。此诸果中,有但在现世而得果者,如士用果,农工商等随所作业现得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2964816.html
  • 王恩洋:《佛学通释》上卷(3)

    ,或缘不现前而暂时隐伏待缘始生者焉,或被极违损而永不生起者焉,要之皆多业多缘相互乘除而果始决也。又果有多种:有异熟果,有等流,有士用果,有离系果,有。由善恶业招五趣报,名异熟果。善等诸法自类引生,名等流。土夫作者假诸作具作诸事业,名士用果。自他互与势力令成就,名。圣道断障解脱烦恼,名离系果,此诸果中,有但在现世而得果者,如土用果,农工商等随所作业现得受用故。有通于三世而得果者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581864967.html
  • 五明

    也可互摄,能生因即因缘,方便因即上缘,等无间缘和所缘缘摄属十因中的摄受因。五即异熟果,等流,离系果,土用果,(关于十因五的详细解释,可参看《瑜伽师地论·力种姓品》的道伦记)。  佛教中...施设建立,五、数施设建立,六、处所根栽施设建立。法施设建立指名身、句身、文身等的构成。名为人对于事物或现象在认识形成的概念(想、或名辰)。名的构成,是用按照构词方法所成立的字。梵文中构词的基本单位是...

    郭元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30838233.html
  • 关于唯识的业果缘起论

    所感生的是等流、士用果、。这就是人类生命的自类因果性,也即是人类生命的因果律。又《成唯识论》云:“二取种子,受果无穷,业习气受果有尽。”二取种子与所感果相同,名等流因果,性相同故,感果甚易;又...,故《瑜伽论》说:“因义是缘起义”;任何一种事物又皆由许多条件产生而为,故《瑜伽论》说:“果义是缘生义”。由于事物皆能为缘,又皆由缘生,所以一切事物既都是因,又都是。《成唯识论》云:“观现在法,有...

    理 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65539792.html
  • 《辨中边论》述义

    显示声闻乘与菩萨乘的不同,而本论却三乘综合说明,反映了初期瑜伽大乘的特色。  第六辨修得果品:辨世出世间果报。先总说五:异熟果、、等流、士用果、离系果。再依修道过程略说余差别十种:后后果、最初、数习果、究竟、随顺、障灭果、离系果、殊胜果、有、无上。这十种果也是通约三乘修证而论的。  第七辨无上乘品:从正行无上、所缘无上、修证无上的三个方面显大乘殊胜。正行无上有六种(最胜正行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65639794.html
  • 佛教因果原理

    事理。佛教对行为因果,并非如此。唯识学分因果为等流,离系、士用、、异熟五种。除离系果为诸漏已尽证得善无为法之二乘圣者佛位之果报以外,凡由人力造作达成预期目的之果体,称为士用果。加强业果功能之助力,称为。因结成,果再为因,递相变化,绵延不绝之业报现象称为等流。异熟果含三义:(甲)过去造业,现在感果,其成熟不一时,名异时而熟;(乙)业因善恶相间,乃至成熟共变为无记性,互相抵销,是为异类而熟...

    圣德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74939866.html
  • 辨中边论述义

    一般都是大小乘分开来说,以显示声闻乘与菩萨乘的不同,而本论却三乘综合说明,反映了初期瑜伽大乘的特色。   第六辨修得果品:辨世出世间果报。先总说五:异熟果、、等流、士用果、离系果。再依修道过程略说余差别十种:后后果、最初、数习果、究竟、随顺、障灭果、离系果、殊胜果、有、无上。这十种果也是通约三乘修证而论的。   第七辨无上乘品:从正行无上、所缘无上、修证无上的三个方面显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60841944.html
  • 大乘修心七义论贯注

    道体住赖耶,中间如幻士——胜义谛如幻分二种,可言有而非实有,虽显而空、现相如幻,此中依后者修。   (三)转恶缘为菩提道   此中分二:略示和广说。初者,于不善之,如天龙争斗、黑品增长、疾病灾荒、...大悲如《入中论》礼赞偈所说,为于初、中、后三时均极重要之大悲心,于彼前敬礼。   为显其法源清净故开示造者殊胜:   甘露梵文为“阿密哩达”,意为无死,唯佛方能摧破微细死魔,能得如是无死位之藏教授,...

    帕绷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75843240.html
  • 佛教对中国伦理学的影响

    学家的解释最为精细,其解析因果律为十因四缘六。因篇幅有限,仅从名义略作介绍。所谓十因,即随说因、观待因、牵引因、生起因、摄受困、引发因、定异因、同事因、相违因、不相违因等十种,基本很全面地分析了一个事物的起因。事物的起因在各种条件下转化成一定的结果,这些条件唯识学分为四缘,即因缘、次第缘、缘缘、上缘。由十因四缘引发的结果有五,即异熟果、等流、离系果、士用果、等。   为了说明...

    道坚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94761950.html